捡宝_第382章 没有标签的神龛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82章 没有标签的神龛 (第4/5页)

烧的话,不小心会引发火灾,误少了藏宝室内其它真正的宝贝,不然当场就一把火直接给点了。

    陶瓷区的话,情况就更差了,赝品足足占据了将近七成的比例,真品只有不到三成。

    不过在仅有的不到三成的真品中,倒是也有几件真正的宝贝,比如宋代五大名窑中的钧窑玫瑰红三足香炉、再比如德化窑白瓷的观音像、还有龙泉窑粉青釉雕刻花卉瓶、以及越窑龙纹盏,这些即便是放在九州古时历代名窑中,也都是一等一的宝贝。

    玉器区没有什么太大的看头,古玉不多,大都是一些现代高品质翡翠,或者雕刻品,可能最值钱的也就是一件天然玉雕翡翠的碧玉西瓜,

    继续逛下去之后,王小涛的脚步,最终来到了杂项区。

    这里的情况,比起陶瓷区和玉器区倒是好上不少,能够与书画区相当,真假掺半,互在伯仲之间。

    东西五花八门,什么样的都有,有清朝时期的机关盒,有民国时期的铜镜,另外还有汉代的贴盒,这是一种古代达官贵人之间,用来传送拜帖书信的额工具,一般的贴盒都以樟木居多,能够用到大叶紫檀的那就是达官贵人中的翘楚,而若是能够用上小叶紫檀的,那更是翘楚中的翘楚,至少也要是皇亲国戚宰相国师大司马大将军这样的层次。

    这样一件贴盒,虽然不是小叶紫檀的材质,但能够用到大叶紫檀,也算是相当不错了。

    另外还有一件青铜器“盍”,虽然已经通体破破烂烂,腐朽不堪,但却也是件十分古老的玩意,留传至今能够保存下来的,已经很少很少了。这是一种液体容器,常用来盛装酒水,大腹敛口,前有长流,后有鋬,有盖,多为三足,盛行于殷代和西周初期,距今已经有三千多年的历史。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