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466章 楼兰古国 (第5/6页)
关于楼兰古国的传说很多,但无一例外有一点是完全相同的,即楼兰古国作为九州古代丝绸之路的西域枢纽,这里是东西方文化的交汇地,然后楼兰古国又盛产奇珍异宝。 可以说,一个小小的楼兰古国,就是古代东西方文明的八百年间的汇聚,被倾覆在地下的,是无数东西方的瑰宝。 “楼兰”之名始起于《史记.匈奴列传》,汉文帝前元四年,冒顿单于在给汉文帝的信中提及楼兰:“定楼兰、呼揭、乌孙等周边二十六国,皆以为匈奴,请引弓之民,并为一家。” 《汉书.西域传上》:“鄯善国,本名楼兰,王治扜泥城,去阳关千六百里,去长安六千一百里。户千五百七十,口万四千一百,胜兵二千九百十二人”,“鄯善当汉道冲,西通且末七百二十里”。 汉元凤四年,汉大将军霍光派平乐监傅介子刺其王,更其国名为鄯善,王都南迁,楼兰便成为两汉政权戍守屯垦的重地,汉朝军队屯军伊循,稳定楼兰。 东汉时期,中央政府开辟敦煌到伊吾的“伊吾道”,作为客商、军旅的东西交通线。 曹魏时期,中原政权几位重视与楼兰的关系,在楼兰城设置西域长史,统辖西域,自东汉衰落的楼兰,再次中兴。 魏晋时期,来往于东西方的客商大都要经过楼兰,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在此时的楼兰达到巅峰,楼兰古国也达到了一个兴盛的极点。 清光绪二十六年,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在罗布泊西部探测时,发现一座古城遗址,经发掘被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