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529章 斗彩三秋杯 (第3/5页)
淡雅,施红、黄、姹紫三色釉上彩,蝶翅上所施紫彩为著名的姹紫彩,色浓无光,为成化斗彩仅有,外底青花双方框内书青花楷体“大明成化年制”六字双行款。 造型轻灵娟秀,胎体薄如蝉翼,施彩淡雅,画意清新。特别是杯体外壁上,所绘飞舞于花草间的彩蝶,那种欲落还飞,须足毕具,栩栩如生。 三秋杯因描绘是秋天庭院或花园中的景色,而秋季又历时三个月,故因此得名。 而在这件斗彩三秋杯的旁边,还有一张便签。 “小子,这一件斗彩三秋杯,比起你那一对御制胭脂红地珐琅彩千叶莲纹碗毫不逊色,老头子我说过,生平不占任何人便宜。”上面写着这样一段话。 不是不逊色,是轻松碾压! 斗彩又称逗彩,是九州传统制瓷工艺的珍品,创烧于明宣德年间,以成化时期最受推崇。 成化斗彩和宣德斗彩有一个最大的区别,便是“成化无大器”,以小巧玲珑著名,而宣德瓷器则是大气恢宏的厅堂展陈之器,成化斗彩则是把玩与掌中的秀丽玩物。 斗彩瓷器的出现,和御窑厂的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自明洪武二年,明太祖朱元璋在元代景德镇浮梁磁局的基础上继承并改制设立御窑厂以来,明代的御用瓷器烧制便有了一套完整的体系,并且有督陶官直接参与御窑厂的烧制和拣选,这些都为后来的斗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成化斗彩最出众的地方,是其独创出了釉下青花双线勾勒的描绘方法,同时又在继承传统的釉上彩瓷绘制纹样的基础上,加以文人画的绘画技巧,使得浓重的釉上彩与淡雅的釉下青花碰撞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