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重造大顺天_第214章 余韵未止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14章 余韵未止 (第2/4页)

华殿内独对,便立刻猜到了这件事跟发生在河南和江西的战事有关,心中微微一盘算,便准备好了一番腹稿。

    在这件事上,周延儒本身也有自己的利益考量。

    实际上,在周延儒重新复相这一件事上,并不是崇祯想的那么简单,从一开始背后实际上就关系到东林党和复社的一番谋划。

    周延儒的出身相当不错,他的祖父周冲是王阳明的门人,他自幼便有着‘神童’之称,早年间也与东林党人来往密切,特别是与姚希孟、罗喻义友善。

    后来万历四十年周延儒得中乡试,翌年即万历四十一年连中会元和状元,授翰林院修撰,人生已经走到了飞黄腾达的快车道。在这期间,他跟后来的阉党权宦冯铨关系甚为密切。wap.

    在接下来的数年里,周延儒一路飞速升官,直到其父母双亡,他才回乡以尽孝道,同时也是为了避免卷入因魏忠贤专权而风云诡谲的政局,但是即便在这个期间,周延儒也一直保持着跟东林党的密切关系。

    直到崇祯继位后,周延儒这才正式重新复出,他被任命为詹事府正詹,并且被迅速提拔为礼部右侍郎兼翰林院侍读学士,距离入阁也只剩下了一步之遥。

    然而,在这个期间,周延儒却踏足党争,跟东林党彻底决裂。

    当时因为大学士刘鸿训罢官,内阁需要重新推选一位阁臣,其中最有希望的便是礼部右侍郎钱谦益。但是周延儒不这么想,他认为自己颇具圣眷,只要被提名,就肯定会被点用,于是便上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