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重造大顺天_第227章 江南逋赋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27章 江南逋赋 (第3/4页)

宣德八年至正统十四年间“税粮俱完,全无拖欠”的奇迹。

    当然,这一举动也迎来了江南士大夫的反扑,使得周忱最终遭到弹劾罢官。而之后的继任者虽然也针对治理逋赋进行了政策的调整,可是却始终无法收效,逋赋问题遂死灰复燃,甚至越演越烈。

    等到了嘉靖时期后,江南也变得越来越难以治理,其中主要体现在此地百姓人口繁密,事物繁杂,且百姓刁横,使得不少派去的基层官员苦不堪言,甚至许多官员都想逃离繁华的江南,就连内阁首辅徐阶这个松江华亭人,也不得不承认‘其乡人最无天理’,认为此地人情狡诈,不好治理。

    同时,江南逋赋难清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即拖欠赋税的主要群体并不是寻常百姓,而是江南缙绅阶层,他们本身与朝廷的官员关系密切,自然也享受一切针对缙绅阶层的政治经济特权,其中最重要的便是赋役优免权。

    江南士绅们不仅自己和家人可以免去赋税徭役,甚至还可以通过接受‘诡寄’、‘投献’投献的方式来扩大这种特权,使得江南的大片土地都成为了士绅们名下的土地,公然逃避朝廷赋税。

    到了万历年间,首辅张居正面临这种局面,甚至都感叹江南豪绅之家,动不动就几万顷地,可这些土地却不缴纳赋税,国家怎么可能会不贫困呢?

    为了抑制这种情况,张居正开始进行变法,在江南等地士先后实施了包括一条鞭法、清丈田亩、均田均役等一系列改革,其中大部分有意无意都在限制缙绅优免权的冒滥,但是由于江南士绅阶层强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