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重造大顺天_第243章 京营积弊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43章 京营积弊 (第2/4页)

后,认为京营分成的三大营各有总兵官,互不统辖,号令不一,严重影响了战斗力,于是便上疏皇帝,开启了京营的第二次改制。

    这一次的改制由总督军务兵部尚书于谦主持,与第一次的改革不同,他不是要继续扩编京营,而是将其缩编,从中选择了精装军士十五万人,分成了十营团练,每营一万五千人。十营设总兵官一人,受兵部尚书节制。

    但是于谦的改革并没有彻底将三大营彻底打死,而是留下了一部分未编入团营的军士仍留在三大营,相当于团营变成了新的精锐,而原来的三大营则继续维持现状,也算是大大提高了京营的战斗力。

    可惜的是,英总复辟之后全面推翻了景泰皇帝的旧政,其中于谦所进行的京营改革自然是重中之重,遂废除了团营,将军士重新散归三大营,算是走了大大的后退之路。

    不过到了成化年间,京营由于战斗力太差的缘故,又重新确定了团营制,选出一等选锋十四万人,立下了十二营团练,即奋武、耀武、练武、显武、敢勇、果勇、鼓勇、效勇、立威、扬威、伸威、振威。

    但问题是,大明朝死也不肯放手原来的三大营制度,于是便又在十二营内部各自设立了三大营,也就是说这些兵丁既是十二营的兵,也是三大营的兵。等到了正德年间后,由于权贵横行京营,使得许多团营的兵卒被权贵隐占充役,使得原本额度有十四万人的十二团营,实际人数只剩下了六万多人。

    为了弥补亏空力量,朝廷便又召集了数万边军入京充为团营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