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崇祯绝不上吊_第246章 人老若童,争执不休,却不忘改进科技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46章 人老若童,争执不休,却不忘改进科技 (第3/4页)

方正正的铁块,就变成了一个圆柱形。

    张继孟松开脚踏杆,将铁块再次调整了位置,又是一顿cao作,还不待铁块冷却,一个一尺长、脸盆粗的圆柱,就做好了。

    朱由检索性任由两人争吵,仔细看了过去。

    看样子,张继孟在打造的,似乎是一个炮筒。

    只是这玩意太短了。

    震耳欲聋的冲压声,完美的制止了两个老人的吵架。

    朱由检指着张继孟正在加工的工件,开口道:

    “你们可以直接冲出炮膛的内径,只需要准备一根圆柱,趁着……”

    朱由检正要将后世冲压火炮的办法讲出来。

    哪知道张继孟已经掏出一个小圆柱,放在了大圆柱的中间,然后踩下了脚踏杆。

    圆柱瞬间就成了环形。

    张继孟又拿起一根长圆柱,插进内口,放倒锻件。

    旁边的工匠,在冲压台上摆放了两个支撑。

    三人一起发力,将长圆柱放在了支撑上。

    有人用夹子推动火红的圆柱,放在了冲头下。

    “哐哐哐!”

    张继孟踩着脚踏杆,在冲头的锻打下,火红的圆柱不停地延长。

    每冲压了一下,张继孟就要微微转动圆柱,冲压出来的工件,也越来越长,越来越圆……

    片刻之后,竟然形成了一个两尺长,内环约莫有脸盆粗,厚度只有半指的炮膛……

    朱由检目瞪口呆的看着面前已经冲压完毕的炮膛,心中已经无力吐槽了。

    这尼玛……

    明人有这么聪明的吗?

    (番茄的母集团抖音,有铸炮视频,感兴趣的可以看一看,基本上与上面的流程一样。

    另外,根据世界火炮史,十六世纪到十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