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05章 明知是火坑,义无反顾跳 (第2/4页)
…… 一个个百姓,踊跃报名…… …… 农民啊,可不单单是种地就可以了,闲暇时候,还要被抽调去做了役夫。 也就是徭役! 自从春秋时期,齐恒公“编户齐民”后——赋税与徭役,就成了百姓身上最沉重的一道枷锁。 等到秦始皇一统六国,用郡县封建制,取代了真正意义上的封建制后,赋税和徭役,就成了统治阶层的法宝。 春秋中后期编户齐民之前的三代,以及更早的部落时期,税收制度与周朝初期的“工商食官”制,本质上是一样的: 都是民间商贸不发达,商业活动由官府主持,也就是——有专门的百商官员,来经营商业活动。 伴随着生产力的进一步推进,百姓手里有了物资,就会形成了私下贸易的行为。 这种全面官营的商业活动,已经受到了私营商业的冲击。 于是,出现了编户齐民。 在编户齐民之前,老百姓被称为野人,是不受官府保护的。 封建制度的本质,就是划一片区域,封君带着贵族们,去建立势力。 封土建邦么! 封建制度中,最低级的贵族,是国人。享有纳税和参军的权力。 这些贵族们,居住在一个个城池内。 封建的目的,就是奴役封国区域内的野人(原住民)。 野人没有掺和封建事务的权力,也就是说,被排斥在封建朝廷之外的。 但是,伴随着工业科技的进步,这些野人,掌握了大量的余财,自发的形成了商贸活动,并对封建制度内的贵族们,形成了冲击。 于是,就有了编户齐民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