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崇祯绝不上吊_第219章 朕背着骂名,清查土地,只为给百姓一条活路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19章 朕背着骂名,清查土地,只为给百姓一条活路 (第1/4页)

    “然后弄点稻谷壳或者麦糠,搅拌进去,拌匀了之后,装进育苗圃内。

    抖松的这一步,一定要做好了!

    这些育苗的肥料,必须保持疏松状,若不然,就会发热,会烧坏了红薯的!”

    朱由检亲手示范着红薯的育苗步骤。

    没办法,这个时代,红薯还是舶来品。

    中原大地上,会种植红薯的人,还特么没有三条腿的蛤蟆常见!

    ……

    福建福州长乐县青桥村人陈振龙,他本是一个秀才。

    然而,后来因为数次考举人不中,于是就跟随闽商前往吕宋经商。

    这时候,吕宋西洋人的势力大增,南洋明人,已经处在下风了。

    红薯被西洋人从美洲带到南洋后,所有的西洋人都达成了共识——此等亩产万斤之物,决不可被明人得到了!

    以大明的体量,一旦得到这种高产作物,对他们而言,那将是毁灭性的打击!

    (自古以来,西洋鬼子都不是啥好鸟,当然东洋鬼藩也不是好货,据小道消息,每年得到他们“资助”的,都有两十万人次。)

    陈振龙眼见红薯如此高产,还耐干旱,不分土地肥薄皆可种植,更是只需要少量的草木灰肥料即可。

    想起大明北方正在遭受干旱危机的他,冒着一旦查出就会被西班牙人斩杀的生命危险,毅然将此物偷渡回国!

    当时返回大明的明人,都必须要接受检查。

    陈振龙用了几年时间,明白了红薯只要用藤蔓扦插,即可成功种活!

    于是,他将红薯藤蔓绞在麻绳里,捆在了行李箱上,躲过了西洋鬼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