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461章 一路风景 (第3/5页)
回到酒店早早躺在床上,打完电话,翻看相机里的照片。 放下相机,看了一会《走遍德国》,定了明天的行程。 第二天一大早,边学道来到慕尼黑郊区的奥林匹克运公园,他对这里慕名已久。 清晨的奥林匹克运公园空气清新,水波盈盈,绿草如茵,满眼尽是郁郁葱葱,给人一种清幽、闲适之感。 走在路上,迎面不时有健身运动的当地人友好地跟他主动打招呼,让人心里暖暖的。 顺着缓坡拾级而上,看似不高的山坡,走起来也很累人。在山的最高处,一个德国老人独自一人大清早的坐在椅子上,一边欣赏风景,一边喝着啤酒,好不自在。 看到边学道,老人主动递过来啤酒请他一起喝。 手里拿着啤酒,鸟瞰整个公园,可以看到下面的露天剧场、儿童乐园、溜冰场等。湖泊上的小游船,飘忽在碧空绿水之间,把湖面的景色点缀得生机十足。 奥林匹克公园的设计者契美克曾提出:奥林匹克公园不应仅局限为奥运会本身,而更应考虑奥运会以后的功能,它应成为本地居民乐于涉足休闲的城市景观公园。 契美克把奥运公园理解为“可利用的公园”或“可利用的景观”,认为它应该是具有多功能的城市公园。一方面作为城市的“绿肺”起到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作用,另一方面成为城市居民乐于前往的休闲场所,用于缓冲或解除现代工业社会给人们在心理或体力上造成的压力,从而发挥其应有的社会效益。 成为“可利用的公园”或“可利用的景观”,在边学道看来契美克最初的构想已经变成了现实,可是在国内,这一点做得远远还不够。 立身清晨的阳光里,感受四周吹来的风,远望“渔网”式屋顶的奥林匹克体育场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