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641章 使者 (第4/6页)
的机会;但若是阿里不哥胜,李瑕更难抵挡蒙古。 因为,忽必烈若胜,代表着蒙古铁蹄得停下脚步,一边治理一边征服。而停下,就得坐地分财,就得分裂。 北地汉人花了二十余年心血,恰好促成蒙古汉化派有了五分之一的势,与传统派内斗,进而,偌大的帝国四分五裂。 若让阿里不哥胜,就是在阻止、延缓这个分裂。 当蒙古的“传统”胜利,蒙古人继续认为广袤天地永远抢掳不尽,那便是继续抢掳,蒙古铁蹄不停。 这道理是错的,但屠刀不问对错。 李瑕没有长城、没有燕云十六州,只要让蒙军长驱直入一次,中原生灵涂炭,也就失去了百年元气,失去了求胜的可能。 他得利用好北人二十余年的心血,再从忽必烈手上抢夺北人的支持。 而非寄望于一个丧心病狂的屠夫来施予帮助。 简单来说,李瑕嫌忽必烈坏,但阿里不哥更坏。 忽必烈在个人能力上能赢过阿里不哥争得汗位、阿里不哥的特点却是能以屠杀摧毁李瑕、李瑕唯有通过抢夺中原人心才能胜过忽必烈。 强弱不是简单的数值,强弱之势是流动的。 政治和战争是很微妙的一件事,不是简单的一加一等于二。 所以现在,不是阿里不哥在帮忙抵挡忽必烈,而是忽必烈在帮忙抵挡阿里不哥。 前者是私心,称王称帝的私心;后者才是公心,保全天下的公心。 这不是矫情,而是政治与战争中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敌我关系,谁才是真正的敌人,谁才是真正可以拉拢的对象。 “我明白廉希宪想告诉我什么。” 李瑕看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