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重归黄金年代 第256节 (第2/10页)
单位好的工作一大把,去了就是当领导的,谁会跑来一个没有编制又没铁饭碗的外资企业工作呢? 退而求次,宋援朝只能把目光瞄准了初高中生,相比大学生高中生就没那么宝贝了,高中毕业的学生真正能分配的不多,而且还要靠关系,有关系才能进好单位,如果没关系也就是普通的单位。 而且高中生进单位只是工人编制,拿的是最基础的工资,和天之骄子的大学生相比差距太大了,合资企业虽然没有编制,但问题在于合资企业收入多啊,在这方面还是有些诱惑力的。 至于初中生就更不用说了,反而是中专和技校毕业生更为吃香,尤其是中专生,在以前中专生可比大专生更牛的存在,考大学不如考中专,这是许多老人固有的观点。 人才的缺乏是制约企业发展的最大因素,宋援朝不可能不认识到这点。但在眼下招纳人才是非常困难的,宋援朝只能另辟捷径想其他办法。 在正式对外招聘的同时,宋援朝打算和教育部门进行合作,合作的方式也很简单,就是出一笔钱委托现有的技校开设定点的技校学历的班级,这种做法其实并不算开创性,在许多年轻企业就有这样的cao作,而现在同样也存在。 一些大型或者超大型的国企拥有自己的技校,作为基层工人人才培养的基地,而且这样的效果非常不错,能够源源不断培养出基础人才以供企业需求。 宋援朝的想法和打算也是如此,委托教育部门的技校开设专门的培训,从而为自己企业培养人才。 技校生一入校就是在编的工人,企业会给予每个学生每月发放生活补贴。 补贴虽然不多,也就十几元的样子,可对普通家庭来说却是一笔额外收入。 技校培训时间一般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