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六零 纯朴佤族村寨 (第3/5页)
最后又送尼格到镇上读初中。最初发展到,咬紧牙关送尼格去了县城读高中。 就在尼格即将进行高考的时候,为了儿子筹集学费的尼格父亲,在一次进山打猎的时候突遭意外丧命于大山。本身生下来就没见过母亲的尼格,自然失去了继续报考大学的机会。虽然山寨的人,有感于多年以来,尼格父亲是山寨有名的猎人。 想举全寨之力送尼格去读大学,但尼格不想因为自己而让本就贫困的寨子,变得更加贫穷。毅然退学回家,接收了镇上的教育部门的聘请,成为当年他就读小学的代课老师。教生活在这片贫瘠的山民子弟,一个能够走出大山了解世界的知识。 听到这个看上去似乎比自己还要小几岁的尼格,小小年纪就有如此善心,吴道也是深受感动。得知这里的孩子,都有着跟山外孩子不一般的求知欲,但有时候他们连基本的课本钱都没有。往往清早踏着晨光下山,傍晚在返回村子。 有些比尼格寨子还远的村寨,那些学生更是周一背来五天的米菜,就住在山下那间已经建立了十多年的小学里读书。非但没感觉条件艰苦,还学的非常用心。只可惜,这种师资不足加上条件有限,从这些山村小学走出的学生,到了初中跟高中往往跟不上城里的孩子。 在这种一切以分数决定成败的年代,他们想出人头地无疑更加困难。况且到了镇上或者县城,那怕学费能得到一定程度的减免,在外面的开销也足以令这些贫困的山民承担不起。 正是陷入了这种如同恶姓循环一般的困境,让居住在这片大山之中的山民们,世代过着贫苦的生活。年年都是靠天吃饭,偶然能获得的收入,更多都是从这片茫茫的大山中赚取。但赚取到财富的同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