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宅在古代_分卷阅读271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分卷阅读271 (第4/4页)

整的书稿,然后用刻刀把版面没有字迹的部分削去,就成了字体凸出的阳文,印刷的时候,在凸起的字体上涂上墨汁,然后把纸覆在它的上面,轻轻拂拭纸背,字迹就留在纸上。

    这种印刷方式,有着很大的缺点:第一,刻版费时费工费料;第二,大批书版存放不便;第三,有错字不容易更正。最重要的是,如果要印刷的书籍页数很多,那么便要准备相当多数量的印刷版。这是极为麻烦的事情。

    而李文柏想到的,则是活字印刷。

    据他所知,就算是活字印刷术,也分很多种,主要都是原料的区别。北宋年间的,都是胶泥活字。所谓胶泥活字,便是用胶泥做成一个个规格一致的毛坯,在一端刻上反体单字,字划突起的高度象铜钱边缘的厚度一样,用火烧硬,成为单个的胶泥活字。

    但李文柏觉得这个太麻烦,书籍上的常用汉字得有三千多个,每一个都用这么来一遍,那还不得折腾到猴年马月?

    所以他打算,采用木料,也就是明朝年间的木活字。

    同样三千多个常用汉字,用木料雕刻起来,就轻松多了,找几个木匠,最多几天时间,便可以雕刻完毕。

    想到这,李文柏便不再犹豫,决定动身出门。

    说起来,活字印刷术的制作并不难,难就难在想法。

    活字印刷术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木活字,有木料就行,还有一个部分,便是盛放木活字的模板。模板最好用金属制成。

    于是李文柏先是将木活字和金属模板的样图画在了纸上,然后叫上了李二和几个护卫,一起出了衙门,向着西市的铁匠铺走去。

    到了铁匠铺,铁匠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