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50章 威海营守备,人和船 (第4/6页)
非常适合开垦。福建的郑芝龙前几年移民数万去了台南。难民若去了我那里,人人都能分到田地。” 见金士英陷入了思索中,守序也不想隐瞒什么,“台北就是有些瘴气,北方人去了可能比南方移民难以适应一些。” 水土不服很好理解,金士英道,“请国主容我考虑几日,我需要先了解难民的状况。” 守序同意。其实这些天刘公岛上陆续有了300多人,多数都是难民中比较有钱的那部分人。他们在威海寻求可以南下的中国商船,商船的仓位总是宝贵的,各个船主也只能满足少部分人的需求。因此有些船主就向守序咨询能否接纳难民,守序答应了,人口正是他需要的。 其实守序能提供很好的条件,这些移民即便到了江南,多数人也没什么出路。无产无业坐吃山空,将来的生活会是大问题。而在台湾,守序能够分给他们土地,如果不会种地,那边也有很多非农业的岗位需求。但守序作为半个洋夷,难民对跟他去台湾还是顾虑重重,招募移民的工作进展很慢。这个时候如果有来自明朝官方的背书,将会是一大助力。 金士英与守序又交谈了一阵,便离开刘公岛,匆匆带兵去威海卫上任。 几天后,情况越来越严重。天降大雪,威海卫城外出现了大批冻饿而死的难民。金士英尽力在难民中招募了一些青壮,他的威海营最后超编了200人,可这也是杯水车薪。情况不允许他再犹豫下去了,金士英再次登岛,与他同行的是与守序有过几面之缘的临清商人王士则。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