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54章 台北的工作及金台航线 (第1/7页)
沈家船队一共1000多人,在基隆的生活开销都是守序在负责。如是数日,沈廷枢觉得一直这样等也没什么意思,便向守序询问有什么事情可以帮上忙。 守序和梅登商议之后,发现还真有。 梅迪纳分舰队返航台北后,汪汇之给守序留下一封信,像他之前所说的那样,带着12艘船离开了台湾。台北现在剩下的运力又处于很紧张的状态。 守序与沈廷枢并肩站在地图前,“沈大人,台北东边的宜兰地区有一座苏澳港,苏澳港被岩石海岬环抱,能避风避浪,其中的南澳尤佳。除了基隆,整个台湾都找不到比南澳更好的港口。宜兰外海还有一座龟山岛。我想在苏澳港修筑两座炮台,在龟山岛上修建一座灯塔,需要你的沙船帮忙运些建材和人力。” “行,修建港口和炮台我的人也可以帮些忙。” 守序道,“我会按日付钱给你的水手。” 如今正是倒春寒,气温比较低,暂时不用担心宜兰那边会有疟疾。守序本来没想现在就开发宜兰,但在南直隶获得了意料之外的人口后,他至少能把苏澳港区占住,为征服宜兰平原获得一个入口。 有了沙船,梅登得以腾出两艘鸟船前往棉花屿运输鸟粪石,棉花屿、彭佳屿、花瓶屿为台湾北方三岛,其中棉花屿和花瓶屿地形较为崎岖,难以设立据点,彭佳屿稍微平坦一些,梅登打算在此也建设一座灯塔,留下30人的居民。 彭佳屿周围是良好的渔场,岛屿的面积也足够种植一些耐旱的番薯。修建灯塔和炮台的建材来自大屯火山出产的火山泥,石料需要在基隆切割好,灯塔的燃料则计划使用苗栗的石油。 南海号和梅尔维尔号靠港休整,刚从辽海回来的船只暂时不用清理船底,在冰冷的辽海活动数月,船蛆被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