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5章 杨文骢不想跑了 (第5/6页)
面之缘。” 吴志葵在南京组织东南六总兵盟誓,王之仁与贺君尧都在场。明末是个武臣“扬鞭顾盼何辉赫,虐使文吏如孤雏”的时代。除非像杨文骢这样有儿子直接带兵的文臣,否则在武将那里一地位都没有。要办事,找武将比找文臣实在多了。 明朝武将缙绅化的趋势非常明显,军户是科举取士的主要来源之一。很多家族都会做安排,一个儿子继承武将世职,其他儿子考进士、举人上去做文官。再加上武将之间多年的联姻,形成一个很恐怖的文武兼有地方阶层。其家族核心,并不是要靠运气的科举,而是世袭的武将。在明朝,文官与武将从来不是像后世网络妖魔化宣传那样的对立阶层,相反他们相互勾连极深。文官通常也会倾向于荫补儿子成为武将以保证家族世袭不替。 “认识就更好办了,”杨文骢道“我帮你写封信,与他们联系一下,应该对你有帮助。” 贺君尧和王之仁两部都很缺粮饷,对他们来如能挣上一笔钱,多少也是个补贴。 杨文骢和刘孔昭没有在处州刮地皮,却跑来温州搜刮。卢若腾曾对此大骂,“处州斗米价止一钱以内,温州斗米价至五钱,丰稔既已悬绝……” 守序很同情这位管不到一个府地盘的浙东巡抚,但他得感谢杨文骢,正是杨文骢对温州的搜刮才让处州有了一定的余力。守序直接以市价的两倍,斗米2钱银收购粮食。顺着瓯江,2万石粮食汇聚到了温州港。杨文骢派他掌兵的大儿子杨鼎卿亲自押运,路上无人敢动手脚。 剩下的1万两,守序用来作为给贺君尧和王之仁出船的报酬。 听能赚钱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