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52章 云台山,沈廷扬 (第3/7页)
寻,海底是平缓的细沙。” 其实是很好的锚地,细沙肯定是黄河带来的,几十年后云台山西南侧就会与大陆相连,二百多年后,守序现在准备锚泊的位置也会成为新的陆地。 “让戎克船再向前探一探,我们尽量贴近云台山下锚。我可不想被一阵强风大浪吹断锚缆。” “是,大人。” 船队尽力靠向西侧以减小背风面涌浪的影响,黄河泥沙在这一代海域淤积的效果还是显而易见,不要说盖伦,就连辽船都无法靠岸。船队只能在离岸边十几米的地方下锚。各船都增加了额外的船锚,以更好的固定船身。 刘进卿带着3个中国人登上了南海号。 为首之人30出头的年纪,身穿明朝七品文官服饰。他向守序深施一礼,“在下沈廷枢,见过国主。” 大东沟打完,守序的名声算是在北中国传开了。 刘进卿站在守序身后,轻声介绍,“这是沈廷扬的堂弟。” 守序这次既然跑北洋航线,启航前对大的海上势力肯定要有所了解。就像郑芝龙之于南洋一样,沈廷扬也是北洋航线上绕不过去的名字。明朝晚期,大运河漕运频频被建虏和流寇切断,沈廷扬上书建议在漕运外另开海运,以备不时之需。沈廷扬没找朝廷要钱,只是建议他的粮船用3成的舱位装商品,朝廷给他免税就行。不要花钱,皇帝太高兴了。自3年前沈廷扬亲自率2艘自家的沙船和20艘庙湾船趟开海路后,到了1643年沈家已是有百余艘大沙船的海上巨擘,每年向北京、登州运送20万石粮食,那可是13000吨。 沈廷扬的海运与元朝直接从江南启航的海运不同,因为长江口浅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