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88章 (第2/3页)
说得柔和些。 他见众人态度和善,便把那些跟倪隽明说过的话,又重复讲了一遍。因着在路上又考虑了更多,这话说出来更令人深思。 影片预定的拍摄时间越来越近了。仅靠一两次碰头,很难把已经成型的剧本改完。所以,大家都住在公司院落一角的小楼里,时时待在一起,随时推敲。 多少次彻夜无眠,灯烛把人影映在窗上。多少次说得口干舌燥,打着手势也不愿退出讨论。就这么扶持着,磨合着,到了开机,到了杀青,到了剪接,到了上映…… 一部崭新的,和其它公司全然不同的电影,终于呈现在幕布上,送到沪上观众的眼前了。 《莺花三月时》。 看这名字,似时下流行的鸳鸯蝴蝶派文章一般婉约,却展现出了与时风不太相同的淡淡凉意。普通人在命运里挣扎的模样,在影片里平直地叙述中,一览无余。 故事仿佛就发生在沪上市民们当中,恍惚从前便听谁说过类似的事,一看起来,就这么熟悉。 上映次日,新派青年们办的报纸上,就登出了一则文章。 “青年朋友们,我想给大家介绍一部电影——《莺花三月时》。 “这部电影,正是时下最缺少的表达方式。它真实,简练,述说了平凡的人生。 “悲剧之下,哀而不伤。名为三春之暖,实则像一场悄悄返头的春寒,渗入心底,给人无尽的回味和思考。” 文章署名“韶华”。 这是新白话文学的带头者,在崇尚新式文化的青年中有很高的名望。 仅仅一篇小文,就引得沪上学界人士,知识青年,高中、中专、大学生们纷纷走入了影院。票房很快高涨,远远涨过了预期。影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