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风雨大宋 第162节 (第8/12页)
看着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苏颂道:“这些人做活倒是卖力,以前征民夫修渠治路,还没有见过如此用心的。一路走来,这些人都尽心尽力,没有偷懒的。果然,发钱是个好办法。” 杜中宵道:“一天三十文,看起来不起眼,但只要现钱发到百姓手里,那就大不一样了。现在最要紧的,是让衙门里的人盯紧了,钱必须如数发下去!奖惩要从别的地方想办法,这三十文无论如何不得克扣!哪个敢克扣的,直接报到营田务衙门,必须重惩!” 苏颂点了点头,没有说话。虽然是从推官这样的基层做起,但对于更下面,基层小官小吏的工作苏颂并不熟悉,对杜中宵抓这样的细节感觉不到重要性。 杜中宵曾经是社会的底层,对于基层官吏的手段更加清楚,愿意多花精力。再好的政策,如果监督不力,基层官吏也可以执行得荒腔走板。一人一天三十文实在不多,但对直接管理的基层官吏来说,蚊子腿也是rou,只要过手就要刮层皮下来。不直接把钱发到做活的百姓手里,只要给他们决定发钱的方式、制定奖惩的权力,这些基层官吏可以玩出花来。 比如不直接发现钱,他们就可以进行各种抵扣,最后莫名其妙钱就没了。让他们决定奖惩,最后卖命干活的百姓发钱少,钱七拐八拐还是到了他们手里。所以这里干活,一天三十文必须每日发,到了收工发钱,不能拖到吃晚饭的时候。这样的问题,便是有人不出力,反正钱总是到手的。 这个问题,就要靠吴六叔这些人解决了。简单地说,他们是这个时代的包工头。从选定的铁监到选定的煤矿这一段路,约一百里,每五里为一段,按段发包。衙门规定了时间,规定了修路标准。按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