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风雨大宋 第115节 (第5/11页)
。 第一次廷对,战战兢兢,连皇帝长个什么样子都没有看清。第二次廷对,好不容易有座位了,又是公事公办走了个过场,君臣都没有留下什么印象。 叹了口气,杜中宵仰头饮了一杯酒。 王凯道:“知军莫不是心中有事?只管一个人喝闷酒。” 杜中宵道:“依朝廷宣命,三日后我们就要回归河东路,不得停留。我家在许州,离着京城几百里路,不知道能不能赶来。好不容易回京一次,仕途无大进展,好歹见家人一面。” 王凯笑道:“原来是思念家人了。不必忧心,只要知军的家人赶得急一些,能来得及。” “借钤辖吉言。”杜中宵举杯,与王凯喝了一杯。 西北元昊初反的时候,王凯还只是一个小使臣,七八年间,依战功而升团练使,一方主将,建节指日可待。他还是升官速度一般的,夸张的如狄青,十年时间,从一个小小指挥使,升到防御史、殿前都虞侯、真定路副都部署,差一步就到武将顶峰。有时候,杜中宵想自己干脆转武职算了,只要有仗打,官职升得飞快。依狄青的年纪推算,过不了几年,就该到西南侬智高造反的时候了。自己有枪有炮,对付侬智高有十足的把握。了不起如夏竦、明镐等人一般,官升上去了再转回文职。 杜中宵觉得迷茫,是在做官的过程中,实在不知道该干些什么。可以忙忙碌碌,按照生产力发展必然带来生产关系改变的观点,一直注重于发展生产力,等待一个变革时刻的到来。可做到了知军,仅仅靠经济发展,并不能引起朝廷的注意。此次入京也看得出来,哪怕制了火枪火炮出来,从皇帝到百官虽然非常重视,但也仅是重视,并没有认识到这是一场对于军事的革命。他们对于火器的认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