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百四十四章 挖坑斗智 (第2/5页)
留有信物,他才能凭此接触到了内卫的某位高层?” 不过想到内卫裁撤之前那么多高层,许多都已经不在世上,郭元振又有些泄气:“可惜按照这种思路,调查起来也太困难了,谁敢贸然承认与前朝有瓜葛啊?” 李彦微笑道:“其实不必要这么麻烦,从内卫最高层开始一层层往下查便是。” 郭元振一时间没有反应过来:“内卫最高层不是大阁领长孙辅机么?长孙氏的族人很可能就是朴正恩害的,他怎会与长孙辅机联系呢?再说前朝之末,这位前赵国公也是最早起义的一批吧,身为前隋皇室血脉,难免有敌视情绪……” 李彦摇头:“不是第三任大阁领,是之前的那一任。” 郭元振这才明白:“裴县公啊!对……这位倒是与前隋大有关联。” 内卫第一任大阁领是长孙晟,第二任就是闻喜县公裴矩。 裴矩是接着长孙晟的班,进一步分裂突厥,后来又转向西域,写下了至今还很有作用的《西域经略》,只不过这个人过于迎奉上命,比如让西域诸胡前来朝拜,所经郡县,都要举行盛大的迎送仪式,花费巨大,令国力疲弊,正是摸准了杨广好大喜功的性格,果然杨广龙颜大悦,发出“有臣若此,朕亦何忧”的评价,对裴矩极为信任。 此人心思又毒,后来杨广在江都摆烂,麾下那些出身关中的禁军思乡心切,裴矩那时也随侍在身边,见势不妙,就让禁军在城中发泄,祸害扬州女子,赢得这些人的好感,所以弑君之时,杨广身边的许多臣子都一起遇害,唯独裴矩毫发无损,转身施施然投了唐。 如果到此结束,那在历史上的评价也基本是个jianian臣,关键是后来裴矩投了唐,又变为刚正不阿的忠臣,对李世民直言相谏,真是看人下菜,揣摩上意到了极致。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