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11章 革命尚未成功 (第4/5页)
永远五十年的可控核聚变突然就实现了?这是不是意味着我们就此摆脱能源的桎梏了?” 看着何沫眼中流露出的疑惑,叶铭笑了一笑,随后在她的手机屏幕上点进了话题。 这个问题,下面已经有了上千的回答。 “不是有这么多回答吗?” “要你嘴里说出来才是标准答案。” 叶铭接过她的手机,快速翻看了几页后眼睛一辆,点中了一个答案后把手机递给何沫。 “这个答案说得很好,能代表我的观点。” …… 这是一位叫“职业摸鱼”的答主写下的回答。 “为什么突然一下可控核聚变就从五十年到可持续运行了? 因为叶神牛逼!叶神牛逼!叶神牛逼! 重要的事说三遍! 下面是正题。 可控核聚变不是一个新鲜事物,它的理论早已经比25岁的老姑娘还要熟。 现在最流行的托卡马克装置,便是上世纪50年代,由位于苏联莫斯科的库尔恰托夫研究所的阿齐莫维齐等人发明的。 而在过去二十年,无论是国际合作的可控核聚变研究计划ITER,还是各个有资格参与这场游戏的大国,也都不同程度地“点亮了太阳”。 甚至国内还曾经率先突破了100秒大关。 可以说,光是点燃聚变堆这种程度的成果,你连街头小报都上不去。 但之前的可控核聚变,一直有两大难题。 第一个难题,是等离子体环流器,它决定了温度、密度、比压、自举电流上限——但这个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