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零五集 石都偶遇 (第4/4页)
他用甚软、稍软、稍坚、不甚坚、坚、颇坚、甚坚、不容斧凿8个等级区别石头硬度。 在800多年前能够如此精细,无疑是科学的。 杜绾还注意到了石头表面的粗细程度,分为11个级别:粗涩枯燥,矿燥,颇粗,微粗,稍粗,甚光润,清润,温润,坚润,稍润,细润。 对各种奇形怪状用作假山的石头,杜绾阐明了它们的成因是由于“风浪冲激”或“风水冲激融结”而成。 他还记载了当时人们利用风水冲激来加工太湖石的技术:先把太湖石初步加工,雕刻成需要的形状,然后“复沉水中经久,为风水冲刷,石理如生”。 杜绾对化石的认识有相当高的水平,不仅记载了鱼化石和海洋腕足动物壳体化石——石燕,而且阐明了鱼化石的成因,用实验澄清了传说中石燕会飞的误解。 这些观点在中国古代地质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云林石谱》除上述内容外,还介绍了各种岩石的用途,如造假山,制研屏,制砚以及其他器具、玩具等。 还介绍了当时工人加工石材的方法。 《云林石谱》是宋代内容最丰富的石谱,杜绾是宋代很有成就的矿物岩石学家。 “怎么样,我这样介绍,你应该就能读下去了吧。” 彭先生非常熟练的对《云林石谱》做了解释,看来他对这本古籍已经滚瓜烂熟了。 “还好有彭先生这么细心的介绍,不然我真的无从下手,真是太感谢了,我回去一定好好的拜读,对了,彭先生,你现在要去哪里?”逍遥听江的石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