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道_第二百五十六集 古石辨伪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五十六集 古石辨伪 (第3/4页)

稀缺性和审丑性等特点,也使得专事其收藏者屈指可数。

    所谓易作伪性,是指赏石无论是石头本身还是木制底座,容易做旧和作伪,非法眼很难鉴别。

    有的虽是旧作,但与标明的实际年代不符,而更多的则为新作。古代赏石的鉴别特别是断代有相当的难度。

    如美国已故“文人石”收藏家理查德·罗森布罗姆一样,许多中外收藏家乃至典藏机构、拍卖行,时常将新石(做过旧的)混同于古石。因为古代赏石大都没有流传有序的(形象)记录,也没有考古发掘的相关标准器物相佐证。

    此外,古代赏石的底座与石头赏玩年代不符的现象比比皆是,现在流传下来的古代赏石许多是没有旧座的,更谈不上是原配底座了,即使是所谓明式或是清式底座,也不能完全判定其确切制作年代,比如清代也可能制作明式底座,民国也可能制作清式底座。

    所以,以底座(包括刻铭)的年代去推测奇石最初的赏玩年代往往会有问题,判别古代赏石(园林古石除外)的年代,更多的是一种逻辑判断,而不是实证分析。

    所谓稀缺性,就是指带有原配老座的赏石是可遇不可求的。

    记得2008年秋季艺术品拍卖会,杭州西泠印社拍卖公司首推“中国首届历代供石专场”,引起不小震动(古代赏石一直只是作为专场拍卖中的一个专题),由于征集用心(不少赏石都是《中华古奇石》著录过的),拍卖取得圆满成功,57件拍品成交率84.20%,成交额506万元。

    其中“标王”为图录封面的一方元至明的灵璧石“墨玉通灵”,出自上海藏石家,有旧配(非原配)青石台座,曾著录于《中华古奇石》等书,成交价为51.52万元。即使如此,该拍卖专场也有几方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