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穿成科举文里的嫡长孙 第121节 (第5/6页)
一张张书案上,有的账本翻得凌乱,有的井然有序,能看出大臣们的几分性子。 皇帝坐回龙椅上,环扫了一眼,问道:“都算得如何了?” 场下默声,都低着头。 还像之前那样,皇帝开始一个个点,道:“工部,这十年间宝船厂送出去了几条船?” 又是工部周尚书“打头阵”。 算得的数目,连他都讪讪不好意思开口,低着头答道:“回陛下,共送出千料大船七艘,五百料、七百料等中船十三艘。” 皇帝其实早就知晓数目,再次听见时,犹忍不住憋屈生气,一拍桌案,怒道:“应天府宝船厂从各处漕运木料,兴师动众,一年所造千料大船不过三五艘,十年间竟送出去了七艘。” 兵部曾数次苦诉海卫缺战船,而朝廷竟往外赐船,何等讽刺。这样个送法,造再多大船也不够用。 皇帝压压火气,又问:“江南织造绸缎几许,赐出去的又占几成?” 周尚书应道:“江南各司府每岁织造丝布三万五千余匹,去岁赏赐四夷使臣丝布一万八千余匹。” 竟超出了半数。 众大臣终于明白皇帝今日为何大动肝火了。平日里总觉得大庆沃壤千里、富庶物阜,给前来朝拜的番国赏些丝绸、银两不足为道,可仔细一算,半数的丝绸都赏了出去,留予大庆自用的竟只有一万七千余匹。 皇帝质问众人道:“如此大的数目,缘何平日从来无人提起?反是许多鸡毛蒜皮的小事,满朝弹劾。”大臣们都把心思放在党争上了。 臣子们愧不敢言。 皇帝继续点名:“吏部,《宋史》第三卷‘海商篇’,读出来。”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