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科举文里的嫡长孙_穿成科举文里的嫡长孙 第89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穿成科举文里的嫡长孙 第89节 (第7/8页)

治理赈灾时的妖言四起。

    天灾人祸时,百姓口传“妖言”而生惧意,有人借此机会,揭竿而起,顺势生乱,历朝历代都有这个问题。

    裴少淮自然知晓地震的真正成因,却不能直接写出来,否则,恐怕会被判为“引用谬误杂书”或是“无典籍之异想”,他需要从现有的书籍中找依据去阐述,裴少淮最终想到了《周易》。

    《周易》有道“地道变盈而流谦”,认为地壳不是静止的,而是可以盈流的。

    这应该是最贴合真正成因的说法了。

    裴少淮下笔破题道:“地道盈流而天人感应,奉法循理而消灾弭异。”前一句阐述地震成因为地道盈流,导致天地异动,可以感应到;后一句则为赈灾的要义。

    裴少淮认为,赈灾不在于消除妖言,而在于上下同心,迅速将灾民安置好,如此的话,妖言自然不攻自破。最怕的是本末倒置,一味去镇压异言,忽略了赈灾,反倒让百姓心间更生恐惧,听信了妖言。

    他润色语言,仔细将自己的观点一股一股地书写下来,完成了第一题的初稿。

    其二题又问:“大庆地大,四境相距甚远……议水陆交通。”

    这一题考的是学子们的见识。

    在大庆,地图画得不准且稀少,还是军机重物,非高官将领不得见。没有见过地图,又没有实地游学过,单凭书中几江几河数个字,如何能通晓全局?

    这题没有什么破题的妙法,只需将自己所知所识写明白,再列举纵横交通于民于国有何大用处即是。

    裴少淮最后收笔写道:“……水浮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