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83章 兴文字狱 (第1/7页)
前文再续,书接上一回。 前边讲到老道长建议凌家族人在经商方向上,主营茶盐的同时,兼营方物。 明代所指的方物,就是各地特产。在当地百姓眼里是十分平常的土产常物,但在异乡人眼里,却是不容易吃到的美食。 明代士绅们从追求口腹享受、进而纸醉金迷、夸多斗靡,都与明朝朝廷对文人的打压有关;士人们因表达思想,而屡横遭诏狱、廷杖摧戕,导致多数人不敢寄望仕途。 其实明太祖朱元璋打江山乃至立国之初,都表现得对文人尊重有加。 立国之初,明太祖还说“可以马上得天下,不可马上治天下”,开始大量起用文人。 明初,明太祖仿唐宋礼制,制定了许多的典章、规制、礼仪、刑法、军制、户籍、学校等,一时间,明朝到处气象俱备、行政清明,而这些工作,大多数都是靠那些文人参与完成的。 各位看官,如果认为明太祖让文人做了这么多的工作,文人在明太祖的心中地位,会因此得到提升,那就错了。 明太祖出身卑微,让他内心一直害怕被人讥笑和背叛。 事实上,朱元璋自小在元朝的暴力统治中艰难生存,以及后来的抗元时期遭到自己亲外甥的背叛,让他的疑心和防备心更重,这也影响了洪武年间的政治统治。 朱元璋在统一全国的过程中,与元抗衡的同时,不断网罗人才,特别是知识分子,朱元璋在应天府还专门修了礼贤馆来接待他们。 后来,这些知识分子在一统全国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当年明太祖有安徽休宁人朱升献上的“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九字战略,同时也因为明太祖的身边,汇聚了许多王佐之才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