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大明国师 第104节 (第5/6页)
也是要回去翻史书、查资料,然后召集有识之士,共同论证是否是正确的。” “这件事,我亲自来做。” 朱高炽点点头,他说道:“我会让内阁的几位学士详细查阅过去所有朝代的历史典籍,看看气温和降水的变化,在史书上的记载和姜先生说的是否相符。” 朱高煦看着地上的那副简易的文字地图,还是有些费解。 秉持着“不懂就问”的良好习惯,铁憨憨开口说出了他心中的疑惑。 “姜先生,刚才您说的‘农耕-游牧降水分界线’的概念俺知道了,但是原理其实并没有听懂,只是一知半解。” 朱高煦指着地图上陇西-河套-山西-河北这一线说道:“刚才您说,这里有个什么.四百毫米等降水量线?俺对您说的没概念,您说的四百毫米,到底是多高?” 姜星火略一思量,明朝的营造尺等于现代的32厘米,四百毫米就是0.4米,也就是一又四分之一尺。 “一又四分之一尺。” 朱高煦用手略微比量了一下,感到有些不可思议。 “每年,就下这么多点的水吗?是不是有些太少了,恐怕膝盖都没不过吧?” “确实不多。”姜星火承认,“但这就是长城一线一年的降水总量。” 姜星火问道:“你仔细想想,除了毛毛春雨,夏天的几场雷阵雨,北方的降雨,是不是主要依靠秋雨?若是这般想来,你觉得一年的水,能累积多高?” 这么一说,朱高煦大略想通了。 朱高煦还是有疑问,他说道:“那光靠这点雨水,就够农业耕地灌溉的吗?” 姜星火笑道:“当然不是,实际上这些雨水,并非是按落到耕田上算,而是整个平原地面为基础,累积的降雨量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