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国师_大明国师 第119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大明国师 第119节 (第4/6页)

跟当初夏原吉听到这个问题时的反应差不多。

    唯独几个知道些洪武朝旧事的大臣沉思片刻,便觉得自己隐约猜透了皇上此举之深意。

    怕不是要借刀杀人?

    四年前,日本使者祖阿和博德海商肥富来大明,为表诚意,送还了被倭寇所虏的百姓若干人。

    三年前,年轻的建文帝颁赐大统历,并派遣禅僧道彝天伦和教僧一庵一如与日本的遣明使一同返回日本,室町幕府将军足利义满亲自到兵库(今神户)港口迎接,并在京都北山金阁寺举行隆重的接诏仪式,承认日本是明朝的属国。

    日本称臣时曾承诺:若大明能始终保证海路畅通,那么日本愿意每年朝贡,只求换得“勘合贸易”的待遇。

    所谓所谓勘合,就是由明朝官方发行的木制贸易凭证,上面写有文字和签章,居中分割成两半,中日各执一半,按编号每次日方来航双方进行对合,吻合与否作为验明正身的标准。

    如果可以达成勘合贸易,那么给日本带来的利益将相当巨大,进口的话比如在宁波购买价值二百五十文的生丝,到日本转手就可出售五千文,获利二十倍;出口的话比如从九州岛、四国岛装船出海的铜,一坨采购价十贯的铜块,明朝以四十到五十贯收购,获利四到五倍。

    这也是为什么日本在结束了南北朝割据后,对大明的态度产生了一百八十度大转弯的原因。

    当然了,建文帝虽然不聪明,但长期的儒家教育也让他有了一个不算优点的优点,那就是不太瞧得起蛮夷,所以日本虽然来了好几趟遣明使,却始终没得到明朝这边勘合贸易的允许。

    而如今,眼看距离日本承诺每年朝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