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章 县衙 (第3/5页)
的起身,和林剑两人一起小心翼翼的打开了两扇破门板做的大门。 看到这情况,王立冬对着身边的赵立功道: “等会先找个木匠过来,把这门先修一下。 然后找人做两扇新大门,记得做的结实点。 一个县衙的大门,就两破门板,太不像话了。 对了,还有这匾额,也做块新的。” 赵立功忙劝道: “恩公,你刚上任,所以不知道里边的道道。 听说这座县衙从太祖朝开始,就没修整过, 只要不塌了,就千万别换新的,这叫做‘官不修衙’。” 王立冬虽然没做过这时代的官,但在后世也听说过这句话。 北宋大中祥符二年,朝廷为防止官员贪污腐败,制定了专门法律,其中明文规定“(各级官府)不得修缮衙舍”。这是四海国首次以法律的形式规定官员不得擅自修缮衙门屋舍,以防当差官吏以修缮衙门为由,进行贪腐活动。 自宋以后,便真正形成了“官不修衙”的定制。一旦有官员提出了修缮衙门要求,不仅容易给上级留下奢侈浪费印象,在吏部考核中处于不利地位(修衙是政评减分项目),还很可能被巡按御史扣上贪污受贿、不廉洁的大帽子。 王立冬不屑道: “那些官场的陋习,在我这又不适用,我又不靠考评升官。 换了,万一哪天坏了砸到人就不好了,即使砸不到人,也会砸到花花草草。”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