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13章 (第2/3页)
千,焉有今日之郁郁乎文哉?陛下欲使天下生民皆能读书,正是循先贤故事,更进一步。” 杨彪眉头微皱。“可能吗?” “文先何不先问当与不当?”赵温反问道:“还是说,文先觉得庶民天生下愚,不可教导。” 杨彪瞪了赵温一眼。“我杨氏历代教授,论弟子,比你赵氏多上百倍。” 赵温不怒反笑。“纵使百倍,又能几万人?大汉户口最盛时,有千万户,六千万口,读过书的人有几成?” 杨彪吁了一口气。“人人都能读书,固然是好,但麻烦也不少。子柔,你是司徒,掌天下民事多年,精于政务,可不能像那些书生一般急功近利,沽名钓誉。太学三万生员就已经让人头疼了,若是人人读书……” 杨彪摇摇头,不敢再往下说。 赵温盯着杨彪,不紧不慢地说道:“文先,子产不毁乡校,你却担心处士议政么?” 杨彪皱起了眉头。 赵温不是迂腐的人,他说这些绝不是为了逞一时辩才,而是有所思。 平心而论,他的理由虽然很现实,却不符合儒门的理念。 换句话说,这是儒门面临的困境,如果不加以解决,儒门独尊的地位必然会被动摇。 届时,天子推行王道的结果不是振兴儒门,而是摧毁儒门。 这是任何一个儒门子弟都不愿意看到的局面。 要么求变,以适应新的形势。 要么死。 身为老臣,身为儒门子弟,他责无旁贷。 但他却看不到出路。 —— 蔡琰站在门外,手里全是汗。 她已经来了三次,却始终没有勇气走进去。 这原本是一件很自然的事。 天子身边的郎官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