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三十九章陈老爷的深情厚谊 (第3/5页)
鲜战争未必打的起来。狗日的金太阳,还把中国给拖累了。 “这个要求我可以答应你们,锁子甲、钢刀、枪头,要多少有多少,前提是拿银子来换,没有银子,用木材交易也行。”陈燮真心不是说大话,他在现代的小钢铁厂,年产四十万吨。明朝就算有消耗,每年那么多产量一个登州营一年最多能用掉一个季度的产量,这还没算上登州本地和南京铁厂的产量。大量的廉价的钢铁,冲垮了大明薄弱的钢铁作坊。大批工匠,不得不进入陈燮名下的产业干活。 即便大明半数以上的钢铁需求,都来自登州营,每年的钢铁产量还是有不少富余。向朝鲜倾销钢铁,也是陈燮早有预谋的事情。朝鲜肯定有自己的钢铁产业,产品质量没法比。价格上也抗不住倾销,以前是靠着李朝的闭关锁国政策,日子过得还算滋润。现在陈燮来了,用一把菜刀换一只母鸡的价格,正在往朝鲜倾销他的钢铁制品。朝鲜人民有登州营保护,并提供优质的武器,自己就不要弄什么钢铁产业了。乖乖的发展畜牧业、农业,为大明提供rou食和大米就行了。 对于多数士兵还拿着竹枪和尖木棒的朝鲜而言,登州出品的钢铁制品,有着无可抵挡的诱惑力。大阳江出品的菜刀,在大明都能换到一块银圆。在朝鲜,不锈钢菜刀定价如何确定,不是陈燮该关心的事情了。陈燮想做的事情,是把登州自产的菜刀、锄头、犁头之类的铁制品卖到朝鲜,价格真的就是一只母鸡的价格。真是不打算给朝鲜的钢铁产业活路走了。 不但如此,陈老爷还打算往朝鲜倾销棉布,不过现在还没开始行动,不是因为他的良心好,而是因为苏州的产量还无法做到倾销的水准。总而言之,陈老爷最喜欢看见的事情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