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六十八章 三三制 (第2/4页)
都有自己的任务,一个人进攻,一个人掩护,一个人支援。 班长、副班长和组长各领导一个小队,进攻时,战士在前组长在后,组成一个三角形。三个战斗小队组成一个战地班,三个战斗班又组成一个战斗群,层层递进,相互衔接。 这样表面看起来兵力被分散了,但实际上战斗力却更加增强。 当然了,三三战斗小组的巅峰之战不时在抗美援朝战场,而是62年的华印边境战争。 最著名的便是庞兴国、王世军、冉福林三人战斗小组,他们孤军深入,一举攻克印军两个炮兵阵地。 事后,庞兴国在战斗报告中写下了我们广为熟知的那句话:“敌人非但不投降,还敢向我军还击。”三人击溃两百多人攻下两个炮兵阵地,这样的辉煌战绩,就连阿顶的爽文都不敢这么写! 由此可见,三三制战术已经达到了轻步兵战术的巅峰。 高洪明这个二把刀其实对这个战术其实也是一知半解,所以当他召集了吴成枫、肖占奎等连级以上军官将这个战术说出来的时候也是磕磕绊绊一知半解。 不过这并不妨碍吴成枫、肖占奎这些老兵对于这个战术的理解,众人经过研究后一致对这个战术给予了很高的评价,随后这个战术也开始在民团普及起来。 被两个卫兵护在身后的三浦正雄起听着耳边密集的爆炸声,还有炮弹或破片的呼啸声,心里一阵恍惚,这还是他印象中的华夏军队吗? 在他的印象里,跟有着强大工业支撑的皇军比起来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