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章 丑女的手段 (第11/13页)
更无道义上的心理负担,杨府内残存的士兵们顿作鸟兽散。 司马繇带领士兵满府中寻找,却一直未见杨骏踪迹。等搜到府后院的马厩里时,见马厩中的一堆草料中有动静,几个士兵cao戟上去一阵乱刺,几股鲜血喷涌而出。 拨开草料一看,正是杨骏,已被乱戟刺成了血葫芦。 殿中禁军军官孟观、李肇等人一鼓作气,收押另“二杨”--杨珧、杨济,及段广、张劭、刘预等杨骏的一干心腹,皆夷三族。 同时,被夷三族的,还有一个名人。 《三国演义》第一百一十回“文鸯单骑退雄兵,姜维背水破大敌”,中描述了一个少年英雄文鸯。《资治通鉴》中也描述说:“钦子鸯,年十八,勇力绝人”。就是前文所说的,把司马师眼珠子都吓出来那位猛人。 此次动乱时,当年的少年英雄已进入暮年,53岁。文鸯与杨骏不是一伙的,为何被杀? 前文提到,反司马氏的“淮南三叛”之一即是毌丘俭、文钦之叛。司马师废魏帝曹芳时,文鸯的父亲文钦,曹魏政权的扬州刺史,带儿子文鸯、文虎与曹魏大将毌丘俭一起起兵讨司马师,兵败后投奔东吴。 257年,“淮南三叛”之一的诸葛诞之叛发生,诸葛诞在淮南起兵反司马氏,文钦从吴军前往支援,后却因军见不同,被诸葛诞处死,文钦两子文鸯、文虎返投司马昭。司马昭封二人为关内侯,并以二人降后的待遇瓦解诸葛诞军心,最终诸葛诞兵败被诛灭三族。 晋代魏后,277年3月,文鸯被封为晋平虏护军,都督西北地区凉、秦、雍州军力,击破鲜卑族秃发部落首领树机能的叛乱,胡人部落有二十万人归降,名闻天下,因功被任命为东夷校尉。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