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道至圣_第四十七章 深研经义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十七章 深研经义 (第4/5页)

名家的观点佐证,最后收尾。《求则得之》这个题目的意思是去求索、去努力就能得到,我通过天真的孩童、莽撞的青年和睿智的老人三种人的求索来论证,然后又引用前几天学到的半圣的话来证明我的观点,在基本结构上没出任何问题。”

    “接下来我要锻炼破题的能力,学会在一开始就用最犀利的语句让考官眼前一亮,之后再以新奇的立意吸引考官,接着摸清楚考官的理念去写考官喜欢的众圣语录。”

    “不过,就算要迎合考官,也不能违背我自己的理念!我是为我的圣道作经义,不是为了科举而作!”

    方运想到这里,立刻觉察文宫轻轻一颤,才气更加凝练,比连续苦读三天更加有效。

    方运更加确信自己的选择。

    方运继续阅读那本《经义述解》,足足看了三个小时,才看出点门道。

    “这《经义述解》的作者原本就是景国一个普通的进士,对经义的模式非常了解,对我有很大的帮助,但缺陷在于,他的思维太固化了,他太注重‘技’,涉及到‘术’就有些差了,更不用说‘道’。”

    “一篇经义的结构和起承转合等都是技法,而如何让破题深刻、立意新颖则是术的范畴,至于道,那是跟众圣比肩的思想,我目前还不敢奢望。根据我的推断,只要掌握技法就可以中秀才,而要中举人必须有自己的术,进士的话则需要把技和术同时练到炉火纯青的程度。”

    “至于道,至少要翰林才能摸到门槛。怪不得科举只到进士,因为道不是考试可以分出高下的。”

    “我明白了,‘技’可清晰说明,但‘道’和‘术’却难以用固定的模式让人学会,所以我才会发觉这书的缺陷。要想学到真正的术和道,别人是教不会的,而且没有一点捷径。”

    “多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