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58章 逃亡途中饱口福 心存悲悯施钱财 (第1/11页)
黄崖湾乡的奶奶庙,重建于民国二十七年,由民国政府和当地乡绅共同出资修建,位于大乌登山东麓半山腰,距离乡公所有三十里之遥,远离村落,颇为幽静,上山道路蜿蜒曲折,甚为狭窄,车辆无法前行,普通百姓进香只能靠脚力前往,大户人家则可骑行或乘轿。 整座庙坐北朝南,两进院子,前院建有大殿、厢房。大殿面阔三间,重梁起架,单檐硬山式,殿顶盖瓦,大脊刻兽雕花,飞檐高翘,气势恢宏。大殿内供奉着五尊泰山奶奶神像,民间俗称五仙奶奶、送子奶奶,专司人间生男生女之职。 由于连年打仗,人民疾苦,香火衰微,僧道日少。奶奶庙平日里也没有常驻的僧道,只是在每年春暖花开后才有云游的出家人在此暂居,凭借收取一些善男信女的香火钱度日。到中秋过后,坝上天气日渐寒冷,香客寥寥,庙祝生计难以为继,便都又散去,成为一座空庙。 尤其是最近两年,日军对百姓的盘剥日盛,很多人家无隔日余粮,求告无门,只得拖儿带女外出乞讨度日,有数不清的难民死在逃荒的路上。这半山腰上的奶奶庙,给那些无家可归的叫花子提供了一线生机,每年秋后,流浪在附近的叫花子便都来到庙里,把这里当作容身之所,借以抵挡坝上的严寒。整个冬天这里都是花子们的安乐窝,花子们把好好一座庙宇折腾的污浊不堪,冬天这里便断了香火,鲜有人至。 直到阴历三月初一,固定在此挂单的僧道开始返回,由官府出面,安排人手驱逐乞丐,修缮整饬大殿、僧房,准备迎接于四月二十八日举行的奶奶庙庙会。 一年一度的奶奶庙庙会在当地是一大盛事,提前十天就在山脚搭起戏台,唱起大戏。戏台周围布满各色摊贩,有耍大刀练把式的,有耍猴的,有拉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