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0234 一片丹心 (第3/5页)
州郡这些临民官署虽有租调恒出,但扩户劝耕也并不是一蹴而就,需要一定的年岁稳定积累。历数内外,只有都水行署案事创新、增量喜人,也就难免被宰。 现今都水行署利益的最大头,还是沿河碓硙等诸水利设施的建功,或是行署自营、或是佃租抽佣。其他舟桥津渡、渔捕垦荒虽然也有一定的增长,但总体占比仍小。 当然,基于洛水的诸产业增益倒也不止于此,基于碓硙设施得以统管的基础上,各种相关的手工业都发展喜人。像是因为大纺车而见功甚著的纺织业,还有规模日渐壮大的军粮加工,造纸、陶瓷等不同程度的增长。 但是这些产业增长的主体利润却不归都水行署所有,而是被李泰借渠盟这一组织,共左近乡民豪户们给分享了。 这么做的好处就是,李泰在洛水两岸民意基础逐日增强,这都水行署除了他、换任何一个人来都玩不转。毕竟这官职最重要的意义并不在于朝廷或霸府的权位授给,而在于流域内的利益分配。 尽管都水行署直接掌控的人事产业有限,但得益于关中整体农业生产的复兴与发展,仓储也是颇为可观。但行署案事也并非只入不出,特别凡所水利兴建,钱粮大耗都是最基本的。 现在台府摆出一副要一把掏空都水行署仓储的架势,自然让群众为难。若仓储尽空,所带来的后果可不只是一朝回到解放前的从头开始,一些即定的事程因为没有了必要的度支维持,也将要面对半途而废的窘状。 不过李泰的身份不只是行署长官,他还是洛水河畔的大豪。行署面临这样的处境,自然就有了以私侵公的cao作空间。 “困难总是有的,但在事论事,余者不谈!近日尽快将库储盘点审定,扣除必要开支,可作调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