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512章 孔辉横插一杠 (第1/7页)
珐琅彩最早出现在战国时期的青铜剑柄之上,早于埃及的出土珐琅记载,元代西亚工匠完成了瓷胎的点珐琅,明代又大量用于铜胎的掐丝珐琅,以景泰蓝为尊,但是将珐琅彩料当成颜料用于瓷胎的,是从康熙时期开始的。 康熙时期,众多欧洲传教士涌入中国,知名者如洪若翰、白缙、李明、郎世宁等,他们将画珐琅器做为贡品,康熙帝被气精美的造型,绚丽的色彩吸引,从而决定引入这项技法。 瓷质彩绘珐琅是科技与艺术结合的巅峰,是绘画与瓷器艺术相集合,在康熙时期尚属首次,所以康熙时期也是珐琅彩瓷的创制和烧制王朝。 珐琅颜色是一种釉上装饰技术,引进外国珐琅材料制作而成,将珐琅绘画技术移植到瓷体上,它的正式名称是“瓷胎画珐琅”,国外称之为“古月轩”和“蔷薇彩”。 自烧制以来深受皇帝的重视,生产水平不断提高,纯白瓷胚体由景德镇御窑厂特制,运至清宫后,由宫廷画师画出图案,再由制作室的珐琅工匠在瓷器上作画,然后入窑烧制。这种在帝王的大力推动下,发展起来的一种宫廷艺术,创造了瓷器体彩绘画的新高度,代表了当时最高的工艺和审美水平。 瓷身彩绘珐琅,是清代皇室自有瓷器中最具特色的,也是釉上彩瓷中最精美的彩瓷,优雅典雅,集中西风韵于一身,描绘出皇家身份的高贵和荣耀。 珐琅彩没有大的器物造型,基本都是盘、碗、杯、瓶、盒、壶这些,其中以盘和碗最多。在胎质制作方面非常讲究,胎壁极薄,均匀规整,结合紧密,然后胎质上又施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