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复师_第六十三章 拜师(下)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六十三章 拜师(下) (第3/8页)



    这一点就和庄子不同了。

    庄子以其逍遥出世的人生追求等哲学思想而闻名,主张尊崇天道,提出了“天法道,道法自然”的主张。

    庄子在这里所说的“自然”,并不是我们现在嘴里所说的那个“自然”,而是一种超功利的境界。

    庄子创造性地提出了“心隐身不隐”的隐逸思想,出发点是全生避害,最终实现了逍遥自由。

    他一方面建立了外在行动自由的“游世”模式,以避免现实危险的生命境遇。

    另一方面庄子又建立了内在自由的“适性”理想来化解声名羁累的内心忧虑。

    由此可见,庄子的隐逸思想,是建立在与外世完全脱离了的基础上的。

    换种说法就是,庄子以全面的避世来预防任何可能的伤害,分毫不为外界事物所左右,从而达到一个从内心到外在真正的自由自在。

    还有一点就是,庄子最重养生,曾著有《养生主》,阐述养生之道。

    “师父,咱们的养生功,就是传自庄子吗?”

    苏小凡听到这里算是理清了头绪。

    老师的意思应该就是老子是老大,《道德经》太牛逼,谁都无法超越。

    但庄子“独与天地精神往来”,也开创了一派学说,从思想上来说,可以和老子并驾齐驱。

    “我得到的传承,确实是传自庄子……”

    敬时珍话很肯定,因为他这一脉的传承,从来都没有断绝过。

    “庄子还是没老子混得好。”

    苏小凡撇了撇嘴,说道:“老子都混成太上老君了,庄子连三清都没混进去……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