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六十八集 禅的形态 (第3/4页)
,要了解禅石,要先从禅宗思想和禅宗美学之传承运用去追根溯源。 禅之意境,与老庄之道、孔孟之说虽各为领域,然毕竟共生共存于华夏大地,其学说有同有异,互相渗透。 禅曰“静思息虑”,追求“功德圆满”,禅宗作为中国古典美学四大流派之一,历来推崇以“圆满”为美的“大圆境”,老子云“周行而不殆”,《道德经》九九八十一章,以圆为循环体系,推衍象征“道”的生生不息、周而复始; 道教“太极图”以圆形之阴阳鱼表示互为转换;孔子倡导“中庸”、“圆融”,素以“圆融”为中庸之要义,可谓异曲同工,妙理相通,后之圣贤各有领悟,并被运用于诸多门派。 由此可知,禅石首先是那些大气厚重、无象无形、圆润饱满之石。 其造形简朴,意态浑厚,如日月星辰,如四季变换,因简洁而仪态万千。 东汉以后,随佛教传人,“圆美”之古典美学说已见诸古论。 我国南朝著名文学评论家刘勰在其传世名著《文心雕龙》中,评及文学之传承创作时,曾提出“思转自圆”、“骨采未圆”、“理圆事密”、“触物圆览”和“首尾圆和、条贯统序”等文学美学原则,全书用“圆”字竟达17处之多。 此后,在我国诗词文赋中屡见“圆融”、“圆转”、“圆熟”、“圆通”、“圆备”、“圆畅”等词语。 可见“圆美”之美学思想,已成为儒、释、道及传统文化之精神。故和谐圆美之形意,永远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承和文化经典,圆润饱满之石是赏石界公认的禅石首选形态。 对此,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