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穿成科举文里的嫡长孙 第122节 (第5/7页)
“重贸易往来,准许使臣携带足量的物件到大庆内交易,至于价值几许,能卖出几成,他们从大庆回购什么商品,此事交由百姓来抉择。倘若舶来品物美价廉,利于民生,任由百姓购置又如何?倘若大庆所造之物,颇得四夷藩国喜爱,则百姓农忙之余,可事作坊生产,多了活计。” 且不说丝绸、茶叶、陶瓷这些常年畅销的,单论铁锅、纸张、毛笔……这些日用的,大庆人与四夷藩国做生意就不会亏本。 有臣子站出来驳问道:“依裴给事中所言,若是没了恩赐,四夷藩国还会长途跋涉到大庆来?” 裴少淮没有论因果,只道:“若是没了恩赐便不来,自也不必再来了。” 又问:“大庆的海船愿意下东西南洋,东西南洋的海船岂会不愿意来大庆?” 第一句话是交往之道,第二句则是利益之道。 让裴少淮没有想到的是,首先站出来赞同他的人是裴珏,只三个字:“臣附议。”面上并无太多表情,叫裴少淮不知这位叔祖父打的什么主意。 徐大人、杨大人碍于身份,不便多言。接着又有刑部、太仆寺、太常寺、鸿胪寺等站出来帮言。 皇帝言道:“此事由礼部汇今日众人所言,拟定四夷往来新策,重贸易轻进贡,再呈再议。”皇帝取用了裴少淮“重贸易轻进贡”之言,态度已经很明确了。 四夷可自由往来大庆行商,全线开海便不远了。 从御书房出来后,户部尚书一直咬牙强忍着,不敢在乾清宫里晕倒,每走一步都颤颤巍巍,直到出了乾清宫,才扶着宫墙栽倒下去。 最后只能由内官将他抬去了太医院。 裴少淮见到这一幕,并无闲情感慨户部尚书为官不易,他只想到,邹阁老辛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